日新月异的湘西高新区。
自建区以来,湘西高新区坚持“州府新城、产业新区”定位,以“创新引领发展”为理念,将7.2平方公里的郊野荒坡,逐步建成一座充满了时代魅力和地方风情的现代化新城。特别是2013年以来,全区上下齐心协力,以年均增长30.51%的速度,将园区GDP从2013年的7.7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84.6亿元,增长了十倍。
因地制宜白手起家
湘西高新区是白手起家的经济园区。开创之初,一穷二白,无所凭依,园区惟有从湘西禀赋和服务创新出发,强调地方特色,显化环境特点,建立以“园区之地”为基础的“兴业之宜”比较优势,创造了因地制宜推进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案例。
经济园区发展靠什么?当然靠产业项目。湘西高新区坚定不移坚持“产业立区”,不断在发展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建立适合自己的产业格局。
湘西州生物资源丰富,生态完好,出产道地中药材2000多种,为全球最大富硒猕猴桃基地、全国最大椪柑和百合基地、湖南省最大茶叶基地;地方土家医药、苗族医药传承久远,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优势。湘西高新区因地制宜依托湘西生物医药资源,首先规划打造“大健康”产业板块,制定策略招引“大健康”企业入驻,取得“国药准字”文号57个,青蒿素生产能力全国第一,湘西土家医风湿痹症雷火神针疗法等五项省级专长绝技在临床广泛应用,一批知名产品远销国内外。园区第一家落户企业“宏成制药”就属大健康领域,其核心产品就是传承于地方民间医药的专利产品“复方桐叶烧伤油”。
湘西州矿产资源丰富,锰储量全国第二,铅锌矿储量全国第三,钒、铝储量湖南第一。作为一家新兴园区,在地方矿业基础上发展新材料产业,是湘西高新区一条具有独特资源优势的发展路子。为此,湘西高新区因地制宜,果断布局新材料产业,同时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招引低能耗低污染的新材料企业入驻园区,不断积累规模,打造产业链直至产业集群。新材料企业“丰达合金”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其生产的“氮化猛”系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全国第一升级为全球第一,成为我州第一家在单项领域上拥有“全球话语权”的企业,也成为我州第一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湘西州地处华东产业向西转移、华南产业向北转移的十字路口,园区因地制宜利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历史性机遇,从转移的产业中优先选择电子信息产业进行“精准招商”,积极招引华美兴泰、波速电子、众康电子、锐阳电子等一大批新能源企业、电子信息企业入驻。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湘西高新区重要的基础产业,在这里生产的电子产品,早已销往全球,车载导航电子屏产量居全国前列。
科技引领自我升级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此可见,经济领域的竞争,关键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古老的湘西,其发展之所以落后于外界,归根结底是因为科技发展落后于外界,或者也可以说,湘西的落后,最终都表达为科学技术的落后。
湘西高新区在逐渐积累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后,果断摒弃落后的发展模式,打破低效发展的坛坛罐罐。2020年11月,园区将“湘西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湘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时启动“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开启了我州向科技要生产力、向科技要发展力的第一次大规模探索实践。
科技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来自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在科技上没有任何积累的湘西高新区,努力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奋力创造最好的条件,不遗余力招引科技型企业入驻。同时,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激励园区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收获科技红利。2020年以来,湘西高新区一批批拥有科技专利的企业被招引进园区,一批批园区企业也通过科技攻关获得了国家专利。
为支持园区企业获得系统性支持,湘西高新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引进院士工作站、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基地等科技孵化机构,促进园区科技创新引领实力。2023年,湘西高新区与吉首大学达成合作共识,筹建吉首大学“大学科技园”,以此增强园区科技创新实力。
2023年7月28日,湘西高新区再添一家“新能源”领域的高科技企业——由深圳华美兴泰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3G瓦时储能锂电池及50万台户用储能整机项目,在湘西高新区正式投产,主要生产动力储能磷酸铁锂及钠电池、户外电源及家庭储能系统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截至目前,湘西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4家,主持或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3项、地方标准16项,荣获“湘西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微细球形铝粉基地”“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等称号。“自我升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园区科技实力大为增强。
自启动创建国家高新区的工作以来,湘西高新区大力实施“以升促建”,成效显著:一是特色产业渐成规模,利用铝锰锌钒矿产资源、绿色生态特色资源及承接产业转移给予,新材料、大健康、电子信息三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二是创新发展渐成共识,通过加速聚集产学研创新资源、健全协同创新服务体系来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以此为引导、激励、示范,在湘西社会营造出“科技引领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只有创新才能突破湘西经济发展历史惯性”的良好共识;三是产城融合渐入佳境,坚定不移走“产业发展、城市繁荣、文明进步”的共同发展之路,不断投入基础建设,丰富公共产品,优化营商环境,增进城市文明,逐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四是发展贡献逐渐凸显,湘西高新区以全州1.3%的人口规模、0.13%的土地面积,贡献全州16.94%的GDP、58%的工业总产值、76%的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86.1%的出口创汇,聚集全州41.4%的规上工业企业、56.6%的高新技术企业、47%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为湘西经济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科技改变湘西未来”的梦想,正在湘西高新区一点点变为现实。
优化环境助力发展
企业要发展,环境是关键。
湘西高新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园区竞争力建设的主要抓手,不遗余力进行“放管服”改革,深入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既考虑行政审批的时效,更考虑企业的运行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针对经营主体成长的不同阶段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让企业和企业家有更多获得感。近年来,园区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机制,出台了30多个关于要素聚集、招商引资、项目保障的支持政策,营造优质发展环境。
尤其是近三年来,湘西高新区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上下更大功夫,以政策落地、措施有力、质效到位为要求,大力开展“三问三促”活动,真真切切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护航园区经济发展。
问政为企,促实惠落地。园区常态化组织学习,全面及时了解经济政策,同时下沉企业,输送政策“粮草”。仅2023年内,“黛丫”智税平台上线,推送优惠政策6000多条次,积极兑现优惠政策2919万元,留抵退税1205万元,征前减免税费1.95亿元。
问需为企,促措施有力。服务企业之前,先问企业有哪些困难、有哪些需求,然后分析研判,针对性推出“因企而异”的工作措施,确保有的放矢、见效于行。仅2023年内,争取“保交楼”专项资金3.6亿元,补贴物流企业资金80万元,举办招聘会33场招工3500余人,培训12期362人,推进酒鬼酒制曲产业园开工、木星时代投产、华美兴泰等新投产项目达产增效。
问效为企,促质效到位。聘请“两代表一委员”、第三方人士及企业家为“营商环境监督员”,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质效督察,企业有进益,服务才算到位。仅2023年内,金牛弧光等4公司获批小巨人企业,10家企业共获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072.8万元,20多家企业解决了各式困扰难题,30多家企业得到各自需要的发展支持,35家企业获意向融资18.7亿元,满意度100%。
园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绝不仅限于“三问三促”——还有清廉承诺、“五好”园区建设二十条、信用园区活动、揭榜竞优活动、“春风行动”招聘会、春季政银企对接会、“政企面对面”政策说明会、全区干部营商环境知识大考、“一站监督、双员监测”系统、“重信、守信、用信、知信”四信提升年活动、“政务服务体验官”行动、“金牌项目管家”服务、“智赋万企”专题活动、“大走访”活动、“项目管家”、全流程帮代办、干部联企制、项目警官制、纪检干部联企制……
正是这些创新工作,给园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精准服务”,为将湘西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州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营商环境的样板区,营造了更好的氛围,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奠定了更实的基础。
2020年以来,湘西高新区连续三年获得全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考核一等奖;2022年,在全省133个省级园区“五好评价”中,湘西高新区排名第4位。
回首过去,我们发现,湘西高新区这十年来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引领,离不开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强劲激励,离不开总书记在花垣县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中“因地制宜”的智慧启迪。面对未来,湘西高新区将继续汲取新时代发展智慧,立足湘西禀赋,强化园区优势,紧跟时代节拍,抓项目、强实体、扩产业、富民生,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湘西新篇章。
来源:团结报
编辑:胡大湘
本文链接:https://xxjkq-wap.rednet.cn/content/646845/95/13414521.html